鍾明德 / Chung Ming Der

經    歷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名譽教授,2021年~迄今。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任教,1986~2021年。

當代傳奇劇團戲劇顧問,1992~2010年。

光環舞集藝術顧問,1992~2018年。

亞洲文化協會臺北分會代表、中美亞洲文化基金會秘書長,1995~2000年。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暨劇場藝術研究所所長,2000~2003年。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,2003~2009年、2019~2021年。

客家委員會諮議委員、教育部美育雙月刊編輯委員、教育部公費留考面試委員、科技部研究計畫審查人、教師升等聘任審查人、高教評委員兼召集人、台北文學獎審查委員、新北文學獎審查委員等,2019~2020年。



專書

《三身穿透本質出:自殘、裸體與慈悲》,臺北:遠流,2020。

《MPA三嘆:向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致敬》,臺北:書林,2018。

《小劇場運動史: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》,臺北:書林,2018再版。

《藝乘三部曲:覺性如何圓滿?》,臺北:遠流(電子書)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2013。

《OM泛唱作為藝乘》(附DVD)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2007。

《從貧窮劇場到藝乘:薪傳葛羅托斯基》,臺北:書林,2007。

《神聖的藝術──葛羅托斯基的創作方法研究》,臺北:揚智,2001。

《舞道-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》,臺北:時報文化,1999。

《台灣小劇場運動史 :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》,臺北:揚智文化出版,1999。

《繼續前衛:尋找整體藝術及當代台北文化》,臺北:書林,1996。

《現代戲劇講座: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》,臺北:書林,1995。

《補天:麵包傀儡劇場在台灣》,臺北:文建會,1994。

《在後現代主義的雜音中》,臺北:書林,1989。

《紐約檔案》,臺北:書林,1989。

《從馬哈/薩德到馬哈台北》,臺北:書林,1988。


其他:

主編「資深戲劇家叢書」一系列共九冊。


近5年發表之期刊論文:

期刊論文

〈中性涵養錄:樂寇的「中性面具」的身體行動方法初探〉,《美育》,2020年2月號,臺北: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。

〈MPA教戰手帖:煮開能量的108種身體行動方法〉,《美育》焦點話題,2019年2月號,頁5-14,臺北: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。

鍾明德主編 〈MPA 三探/嘆:煮開能量的108 種身體行動方法〉,《美育》焦點話題,2019年2月號,頁2-39,臺北: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。

〈論“Presence”和演員的「存在感」:我們扮演以進入濕婆的狀態〉,《藝術評論》第34期(2018),頁67-103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

〈三身穿透本質出:葛羅托斯基的身體觀再探〉,《戲劇藝術》,20181018,上海:上海戲劇學院。

〈身體行動方法(MPA)三探:尋找失落的「本質」〉,《美育》第220期(2017),頁64-78,臺北: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。

〈轉化經驗的生產與詮釋︰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身體行動方法研究〉,《戲劇學刊》第26期(2017),頁85-120,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。


研討會論文

〈《我倆經》注:葛羅托斯基的「藝乘」法門心要〉,「身體儀式與劇場期末論文發表會」,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身體儀式與劇場課程主辦, 20200108。台北:台北藝術大學。

〈三身穿透本質出:葛羅托斯基的身體觀再探〉(完成版),「MPA三講:妖山指月論語」,台北藝術大學博班講堂主辦, 20181130。台北:台北藝術大學。

〈自殘、裸體與慈悲:阿布拉莫維奇的身體行動方法(MPA)初探〉,「MPA三講:妖山指月論語」,台北藝術大學博班講堂主辦, 20180921。台北:台北藝術大學。

〈MPA教戰手冊:煮開能量的108種身體行動方法〉,「博士生微型論壇」,清華大學共學會主辦,20180208。新竹:清華大學總圖書館。

〈三身穿透本質出:葛羅托斯基的身體觀再探〉,「第二屆關渡宮身體儀式劇場研討會」,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身體儀式與劇場課程主辦,20180109。台北:關渡宮。

〈來自心底的聲音:葛羅托斯基的「身體觀」初探〉,「從舞台到論述: 表演者實踐後的聲音跨界學術研討會」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辦, 20171202。台北:台北藝術大學。

〈從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劇團到葛羅托斯基的藝乘:台灣小劇場運動(1980-1989)那條看不見的拋物線〉,「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清末民初新潮演劇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上海戲劇學院與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主辦, 20171109-12。上海:上海賓館。

〈陶劇場出神入化的身體行動方法〉,「第九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」,中國文聯主辦    , 20170821-25。哈爾濱:敖麓谷雅酒店。

〈從藝乘到身體劇場:陶冶提供了一個討論「垂直性」(Verticality)的空間〉,「前衛的先聲與轉型」研討會,文化大學戲劇系主辦, 20170504。臺北:國立藝術教育館。

〈從藝乘到身體劇場:陶冶的身體行動方法初探〉,「劇場人類學學術論文研討會」,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所主辦,20170110。臺北:財團法人台北市關渡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