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理教授
于善祿 / Yu, Shan-Lu
輔大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。現職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、出版中心主任。
著有《波瓦軍械庫: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》、《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》、《當代華文戲劇漫談》;總審訂《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》

  • 研究/創作專長領域
當代華文戲劇,西洋劇場文化史、臺灣劇場文化史、戲劇批評、文藝理論

  • 近年常開課程
西洋劇場史,台灣劇場史,香港劇場專題

  • 重要經歷
現職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
2021迄今
臺北藝術大學出版中心主任
2018-2019 
 第17屆、第18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觀察人 
2014迄今 
 《表演藝術年鑑》編輯指導委員 
2010迄今 
 文化部、國藝會、國表藝、兩廳院、台北市文化局等多家中央與地方公部門,評議、評鑑、評審委員

  • 發表論文
2010 
●〈臺灣現代劇場的他者凝視與詮釋政治〉,發表於「臺灣現代劇場的複數史觀國際學術研討會」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Modern Theatre Histories in Taiwan),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與日本大阪大學大學院聯合主辦,10月2日至3日。本文稍做修訂之後,刊登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《美育》雙月刊,第184期、185期,2011年11/12月號、2012年1/2月號,頁76-85、頁44-49。
 2011 
●〈吳念真‧綠光劇團「人間條件」系列的情感結構〉,發表於「第八屆華文戲劇節(澳門‧2011)」,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及澳門華文戲劇學會聯合主辦,12月14日至20日。本文收錄於莫兆忠主編,《新世紀華文戲劇研究:『第八屆華文戲劇節(澳門‧2011)』論文集》,澳門:澳門華文戲劇學會,2012。該文濃縮改寫之後,刊登於北京《文藝報》,2012年5月18日,http://www.chinawriter.com.cn/bk/2012-05-18/62018.html。 
 2012
 ●〈戲劇演示臺灣歷史〉,發表於「歷史如何走進戲劇:以辛亥題材為例」兩岸四地論壇,香港致群劇社主辦,2月25日至26日,地點於西灣河聖十字徑2號協青社(西灣河文娛中心隔鄰)賽馬會大樓三樓講室。本文收錄於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(香港分會)《藝評》,2012年6月號,頁8-14。 
●〈台灣戲劇舞台上的「台灣」形象──兼談近年創作趨勢與代表作品〉,發表於「戲劇創作與本土文化」香港話劇團卅五周年研討會,香港話劇團主辦,5月19日至20日,地點於大會堂劇院。本文收錄於香港話劇團有限公司出版,潘璧雲主編,《香港話劇團35周年戲劇研討會──「戲劇創作與本土文化」討論實錄及論文集》(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研究刊物第十一卷),2012年,頁101-112。 
●〈吳念真「人間條件」系列劇作的空間閱讀〉,發表於「第一屆台灣戲劇(曲)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」,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主辦,6月6日,地點於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B1國際會議廳。本文經修改之後,刊登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《美育》雙月刊,第192期,2013年3月號,頁48-54。 
●〈從「表演動能」到「文化動能」的創作秘密──以《薄暮微光》、《紅色的天空》、《夕陽無限》為例〉。發表於「郭寶崑國際會議」(Kuo Pao K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),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(Asia Research Institute,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)、國家博物館(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)、圓切線(The Tangent)、實踐劇場(The Theatre Practice)聯合主辦,9月14日至15日,地點:新加坡國家博物館。 
 2013 
●〈戲劇形式的社會情境──以《蟬》為例〉,發表於「李國修與臺灣當代劇場學術研討會」,屏風表演班、屏風文教基金會主辦,靜宜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、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合辦,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,12月21日至22日,地點:靜宜大學國際會議廳。因臨時有要事赴香港,無法親臨與會,請人代為宣讀。本文收入《李國修與臺灣當代劇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廖瑞銘主編,臺中: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,2014年10月,頁135-142。 
 2014 
●〈台灣戲劇歷史書寫與史觀的再思考〉,發表於「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辦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、傳統音樂學系承辦,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合辦,俞大綱紀念基金會、藝大書店協辦,5月9日至11日,地點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。
 2015 
●〈劇場作為一種文化表述的語言〉,發表於「澳門劇場研討會2015:語言」,澳門劇場文化學會主辦,9月18日至20日,地點;連勝街no. 47號藝文空間。,收錄於《語言:2015澳門劇場研討會文集》,澳門:澳門劇場文化學會,2015,頁82-89。 
 2016
 ●〈台灣之外,劇場之內的文化混雜寓言──EX-亞洲劇團的跨文化實踐美學〉,發表於「第10屆華文戲劇節(香港‧2016)研討會」,香港戲劇協會主辦,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合辦,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(香港分會)、香港戲劇工程協辦,4月8日至16日,地點:香港浸會大學逸夫校園林護國際會議中心。本文經修改之後,改題為〈混種主體的文化寓言——EX-亞洲劇團的多元文化實踐美學〉,刊登於上海藝術研究所《上海藝術評論》雙月刊,第179期,2016年6月號,頁91-94。
 2018 
●〈史觀‧觀史——以臺灣現代劇場史為例〉,發表於「臺灣當代劇場發展軌跡四十年論壇」,主辦單位: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、PAR表演藝術雜誌社、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,協辦單位: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創造力講座、表演藝術聯盟、台灣文化產業發展協會、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承辦單位: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,5月3日至4日,地點: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三館2樓拱廳。收入《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》,臺北市:遠流,2019,頁59-75。 
 2020 
●〈此時有聲勝無聲——閱讀潘惠森作品〉,發表於「我們時代的戲劇——2020臺大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,10月24日至25日,合辦單位: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,地點: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。 
 2021 
●〈向借來的時空調頭寸:香港戲劇的空間閱讀〉,發表於「空間、移動、資料庫:2021邁向新的戲劇/表演史學國際產學研討會」,主辦單位:國立中央大學,贊助單位:世安文教基金會,共同主辦: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、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學系,7月16日至18日,線上舉行。 
 2022 
●〈繁華落盡前的香港「Mall幻劇場」——細讀胡境陽《白色極樂商場漫遊》〉,發表於「2022一葦百年——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主辦單位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,協辦單位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、美術學系,指導單位: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、周凱劇場基金會,6月24日至25日,地點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館演講廳(F215視聽教室),現場與線上同步舉行。

  • 出版專書
2014 
 《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》,臺北:臺北藝術大學,遠流,ISBN:9789860433418。本書經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學術出版委員會」學術審查通過出版,屬「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‧ARTS藝術教學出版大系計畫」。
2019 
 《當代華文戲劇漫談》,臺北市:臺北藝術大學,屬「講藝叢書004」。

  • 執導/演出/策展作品
2012 
 兩廳院「2012新點子劇展」策展人

  • 執行研究計畫
2011 
臺北藝術大學「教學卓越計話──第八屆華文戲劇節澳門學術參訪團」計畫主持人暨領隊(2011/12/14-20)。
2014 
【1】教育部103年度「新一代數位學習計畫──磨課師分項計畫」,規劃主持「華文戲劇概論」課程(課程編號:AO35002),2014/12/22上線開課,http://www.sharecourse.net/sharecourse/course/view/courseInfo/252。 
【2】科技部「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:全球化與劇場跨界(當代世界劇場──亞洲在地與全球跨界)(103-2420-H-119-002-2E)」,擔任計畫共同主持人,起迄日期2014/06/01~2015/05/31。 
 2015 
教育部104年度「新一代數位學習計畫──磨課師分項計畫」,規劃主持「臺灣當代劇場面面觀」課程(課程編號:AO35005),2015/11/30上線開課,http://www.sharecourse.net/sharecourse/course/view/courseInfo/718。 
 2017 
教育部第3期獎勵大學校院辦理區域教學資源整分享計畫——第2階段教學增能計畫「華文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」編劇平臺計劃主持人,2017/04/01-12/31。 2022 擔任「2022一葦百年——國際學術研討會」(2022/06/24-25)計畫主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