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札特大學雷思遠教授(Christoph Lepschy)專題講座
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札特大學雷思遠教授(Christoph Lepschy)談 Dramaturgical Practice
2024年4月9日,來自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札特大學(Universität Mozarteum Salzburg)的戲劇構作(Dramturgy)教授Prof. Christoph Lepschy蒞校參訪,應張啟豐老師之邀在「戲曲名著選讀」課程帶來了一場關於如何實踐戲劇構作(Dramaturgical practice)的講座。
莫札特大學為北藝大的姐妹校,2010年起正式與北藝大締約結盟。兩校有眾多交流,而Christoph Lepschy教授也與臺灣劇場界、北藝大戲劇學院密切互動,從2014年起,他就曾舉辦戲劇構作相關講座;在2017年,他曾於戲劇系開設課程「當代戲劇顧問」,擔任本學院公演《谷德,搖搖搖》的戲劇顧問;同年尚有擔任當代傳奇劇場《浮士德》的戲劇顧問。今年,他擔任台灣戲曲藝術節、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《贗作鍾馗》的國際顧問。同時,他與北京紙老虎戲劇工作室Paper Tiger也合作多年,這些豐富的工作經驗都將成為今日的講題。
在今日的講座中,Christoph Lepschy教授將暢談「劇場構作」(Dramaturgy)於劇場創作的角色與功能,羅列多個他的實戰例子,展現「劇場構作」如何連結創作與現實,「此時此刻,為何要做這個創作?」,與創作團隊緊密連繫同時保持距離,帶著客觀的眼光為創作提供實質的點評及參考資料,協助導演建構劇作的結構。
講座一開始,教授先介紹了戲劇構作的起源與脈絡,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德國,當時人民劇院的成立,與戲劇構作的崛起有很大的關係。這群人負責訂製節目,演變至今,他們成了一群溝通者,不僅在團隊內維持溝通,更重要的是,是作品的代言人,負責搜集公共關係的素材,串起和觀眾對話的橋樑。
教授分享道,他和北京紙老虎戲劇工作室的合作作品《卡夫卡三部曲》中,他以萬里長城的意象、中國大陸推動「一帶一路」 的經濟戰略意涵作為討論的主題切入,並且,他們花費大量的心力在進行各式各樣的訪談,並且這些訪談又刺激他們延伸更多素材。而在今年的台灣戲曲藝術節,他則擔任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作品《贗作鍾馗》的國際顧問。他分享道,此作品啟發於布萊希特房間懸掛著鍾馗的肖像,這次的跨國合作帶出了許多火花,包含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人際交流。
經過的精彩的演講後,在問答時間,北藝大戲劇系的同學們紛紛發問。其中一位學生問道,要如何與導演、編劇等人交流?是否所有的劇本都一定得找到觀點切入?這些問題都由Christoph Lepschy教授仔細地回答。對他而言,平衡團隊的交流的確是非常重要,在每一個製作,他需要進行大量的對話、訪談,密切了解每一個團員的需求。不同的排練階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事,通常初期更需要關注細節,後期則需要關注大的格局。也設計不同類型的文本,例如劇作家首次發表的新文本,或是改編經典文本,或者重演既有文本,戲劇構作的工作是非常自由與多變的。
經過今日的精彩講座,學生對於戲劇構作的專業世界有了更豐富的想像,Christoph Lepschy教授不僅為他們帶來了新的視野,更揭示了專業的深度與廣度。
文字/陳虹均(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班研究生)